从今年年初开始,一直不太“显山露水”的沥青,成为业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那就是,在冬季这个通常概念中道路施工的淡季,沥青价格却淡季不淡,且屡屡创出新高,已经突破了5000元/吨的关口。面对凌厉的涨势,已经有经销商开始待价而沽。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中国将新增6万公里高速公路,未来5年印度将修建3.5万公里公里,马来西亚、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经济将保持5%的增长……本周四,第四届亚洲沥青高峰论坛将在泰国曼谷召开,来自全球的100多家沥青业大佬将出席会议,其中也包括中石油等中国巨头。诸多信息显示,沥青产业将迎来新的一轮上涨周期,尽管作为原材料的石油价格持续上涨,但是对于沥青企业而言,只要需求足够,利润自然有保障。看似其貌不扬的沥青,也有奇货可居的这一天。
沥青价格疯狂上涨贸易商开始囤货
分析师指出,在原油成本重压以及市场供应吃紧的刺激下,短期内,沥青价格再创新高动力犹存
近日,作为炼油的副产品沥青价格的不断上涨在市场上颇为引人注目。
从1月底以来,国产沥青价格涨势迅猛,冲破5000元/吨大关。
尽管沥青价格高涨,但由于原材料价格不断创新高,导致沥青利润及其微薄,而随着需求旺季的到来,供需紧张则会进一步推涨沥青的价格。
成本大涨供应不足需求旺盛
三大因素疯狂推涨沥青价格
据隆众化工了解,年后国内沥青涨势如潮,进入2月价格上涨势头更甚。2月初长三角沥青估价在4650-4700元/吨,而截止目前长三角成交价已经涨至4950-5050元/吨,主流炼厂2月内上调价格5-6次,累计涨幅在400元/吨左右,已经打破去年4月5050元/吨的历史最高。
沥青作为炼油的副产品,其价格疯涨与原材料价格大涨关系最为密切。
受伊朗局势动荡导致的国际原油价格波动,近期国际原油价格已经创下近十个月以来的新高。
隆众化工分析师韩晓杰表示:“原油价格自年初开始突飞猛进,生产成本压力与日俱增,是沥青价格上涨的原因之一。”
国际原油继续上涨,虽然炼厂连续上调沥青价格来转嫁成本,但仍然难以抵消原料涨价的影响。
但实际,沥青价格的涨幅依然滞后,不过根据往年的经验,由于受制于市场供需面的影响,沥青价格的波动往往是滞后于国际原油价格的变化。
此外,据统计,1月份国产沥青总产量121.35万吨,其中20%以上的量被销往焦化料调和用途,其中少部分被用于船供油调和;2月份冬储需求集中释放,全月产量中,被用于焦化料调和的比例或有所缩减,但依旧在15%以上。
“焦化需求深度蚕食沥青供应,也进一步导致国产沥青价格屡创新高。”韩晓杰说。
据了解,从3月份开始部分炼厂陆续进入检修期,整体供应将进一步抽紧,短期来看供需矛盾还将加剧。
中投顾问化工行业研究员李加楠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下游沥青市场提前启动,需求不断增加,与此同时部分炼厂进入检修期导致供应偏紧,供需矛盾促使沥青价格上涨。此外,沥青消费旺季即将到来,不少贸易商开始囤货,增加了市场需求紧张。
此外,四五月份是南方沥青消费旺季,六七月份北方沥青消费也将进入旺季,需求的不断增加将对沥青价格形成支撑作用。供需两旺、价格上涨或将成为未来一段时期内沥青市场的主旋律。
“在成本重压,以及市场供应面的雪上加霜刺激下,中国沥青价格被疯狂推涨。”韩晓杰指出,尽管今年部分省份的道路项目资金尚未出现好转,但在供应量明显回落的局面下,加之华中、西南、华北等地的沥青需求预期普遍好于2011年,短期内,中国沥青价格再攀高峰的动力犹存。
利润逼近盈亏临界点
炼厂缺乏动力或停产
据卓创资讯统计,2月,北方市场,东北地区仅有辽河石化供应道路沥青,且16日降为两套装置生产,减产1200吨左右,山东地区仅有齐鲁石化供应,但资源紧张,部分时间贸易商面临无货可拿境地,华北地区燕山石化生产原料供应紧张,多数时间停产,库存基本无量,3月份是否再度恢复沥青生产将视原料情况而定。
此外,南方市场,华南地区由于原料短缺,目前华南地炼生产沥青的积极性仍然不高,只有珠海华峰一家地炼生产重交沥青,日产量在800吨左右,另外茂名石化本月有8000吨资源用于出口,资源更显紧张,华东地区镇海炼化一套常减压装置进入检修,但其余两套仍维持正常开工,因此沥青产量保持平稳。
韩晓杰表示,尽管原油价格继续强势走高,下游沥青产品价格同步上涨,但沥青厂利润并未出现回升。在炼厂没有利润诱惑的情况下,部分炼厂仍然意愿继续生产渣油,短期内没有恢复沥青生产的计划。
她指出,截止到目前来看,最新的理论生产利润在26元/吨。国际原油价格不断刷新2008年年中以来的新高,这也是炼厂利润再度逼近盈亏临界点的主要原因。炼厂最关注的是利润,若利润不可观,炼厂宁愿去生产其他的产品,或是停产来面对。3月份市场或继续运行在上行轨迹,炼厂利润能否走好更多取决于原油的价格走势。
“原油价格的上涨部分抵消了沥青价格走高带来的利好,沥青企业因价格上涨而获得利润空间是有限的。”李加楠说。
西部道路建设火热
将迎来沥青投资盛宴
沥青作为炼油的副产品,82%用于道路建设,14%用于建筑。
因此,我国的道路建设开工情况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沥青的需求。
尽管目前来看,沥青企业在成本高涨的前提下无利可图,但未来还是值得期待。
2012年2月21日,《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获批,《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提出,继续把基础设施建设放在优先位置,突出交通和水利两个关键环节。
经济发达地区公路建设和养护基本趋于饱和,尤其是北京、上海、江苏和浙江等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增速快,综合实力强,“十一五”期间公路建设迅猛发展,公路的面积密度要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基本趋于饱和。
与此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日前,发改委透露,鉴于高速公路负债率过高,投资过热,十二五期间或推迟中东部高速公路建设。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国内高速公路投资中,东部3900亿元,中部5200亿元,西部10900亿元。
交通部发言人也表示,后期农村公路投资中,西部农村公路占到总投资的2/3,所以后期沥青需求将继续向西部倾斜。
李加楠指出,82%的沥青用于道路建设,14%用于建筑。这意味着道路建设对沥青市场的支撑是决定性的。因此交通发展与沥青需求呈现出正相关关系。《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将发展交通和水利作为重点,势必增加沥青的需求,沥青市场将会因此而引来利好。
“从西部地区的炼厂分布来看,当地炼厂不均匀,本地炼厂资源供应不稳定,资源供不应求,目前华南、华中等地资源流往西部地区消耗。西部道路建设及养护的火热进行,使之变为沥青市场的一个新的投资集中地。”韩晓杰表示。
原材料和沥青价格同涨宝利沥青喜忧参半
中投顾问化工行业研究员李加楠认为,在西部大开发成为主旋律,未来市场前景看好的情况下,沥青企业应当积极拓展西部市场,并根据西部道路建设的特点不断改进产品
沥青价格不断高涨,对资本市场上的A股公司来说,是值得欢欣鼓舞的。
宝利沥青是A股市场一家典型的沥青生产企业,在此次原材料和沥青价格也同时大涨的背景下,宝利沥青可谓是喜忧参半。
原材料和沥青价格同涨
宝利沥青机会和风险同在
目前来看,宝利沥青去年的业绩并不尽如人意。
宝利沥青日前发布的业绩快报显示,公司2011年实现营业收入11.13亿元,同比增长6.57%;净利润5879万元,同比下降23.44%。
对于业绩下降的原因,宝利沥青表示,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固定资产折旧费用等的增加;随着公司规模不断扩大、业务扩张和子公司的增加,公司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同比出现较大增长;受北非局势动荡影响,新产品高强度结构沥青料出口停滞;新产品高铁专用乳化沥青未获得订单。
值得注意的是,宝利沥青在此次原油价格不断上涨导致的原材料成本上升中受到不小的冲击。
“原材料价格上升将给公司带来一定的风险。”中投证券张镭指出,改性沥青的原材料主要为基质沥青和改性剂,其中基质沥青占到原材料成本的80%以上,基质沥青直接从原油中提炼,专业沥青改性剂也是石油化工产业的下游产品。尽管公司主要通过重大项目提前中标的订单提前备料、临时项目随行就市投标的方式来保证盈利空间,但依然可能面临这方面的风险。
记者多次拨打宝利沥青董秘陈永清的电话,均无人接听。
但同时,尽管成本攀升,此次沥青价格上涨,以及需求旺盛的市场仍旧被认为是利好因素。
中投顾问化工行业研究员李加楠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沥青价格不断攀升的市场状况,对宝利沥青来说也是有利的。从销量的角度来说,偏紧的市场状况确保了企业的销售情况;从利润的角度来看,价格上涨带来了整体盈利水平的上升。
同时,他还指出,A股市场上另外两家沥青生产企业路翔股份和国创高新也同样受益于此。
受益西部大开发
改性沥青迎最好时光
公开资料显示,宝利沥青的主营业务为高等级公路新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营产品为通用型改性沥青、高强度结构沥青料、高铁专用乳化沥青、废橡塑改性沥青等专业沥青产品。
国务院日前正式批复同意国家发改委组织编制的《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将优先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新疆、四川、河南、陕西、甘肃、青海等地未来几年将迎来高速公路的大发展。
从国家的整体规划来看,后期西部成为公路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地区,中东部的道路基本建成,所以后期沥青需求或将受到限制。从后期的公路建设计划里程来看,国内沥青需求出现明显的向西倾斜局面。
值得注意的是,宝利沥青目前已经先后在陕西、湖南、吉林、新疆、四川等地成立子公司,对我国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的中西部地区进行战略布局。
广发证券分析师曹勇指出,此举将促成公司较好的规模效益,巩固公司在全国的改性沥青行业的龙头地位公司未来几年改性沥青、乳化沥青、道路石油沥青等产能将迅速大幅增长。
此外,未来5年,全国改性沥青需求量每年均在600万吨以上,其中,湖南、新疆、四川成为改性沥青新增市场需求量最大区域。
“面对即将到来“建管养并重”新时期,国内沥青需求机构将出现变革。改性沥青用量占养护沥青总量的40%左右,改性沥青的发展将受到重视。”卓创资讯分析师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宝利沥青迎来大发展,与政策指向紧密配合密不可分。
李加楠认为,对于沥青企业来说,关键是要紧跟政府政策,适时调整业务发展方向和区域。在西部大开发成为主旋律,未来市场前景看好的情况下,沥青企业应当积极拓展西部市场,并根据西部道路建设的特点不断改进产品。
但不容忽视的是,政府投资的后期市场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对此,李加楠表示,无论是高速公路建设的放缓还是高铁建设的延迟,都会影响到沥青的整体需求,进而会给企业的经营业绩带来风险。
与此同时,尽管优势颇多,但宝利沥青还将面对不小的竞争。
张镭指出,公司的主要竞争对手分为三类:一是国际大型石油化工公司,包括壳牌、韩国SK集团、泰国泰普克等;二是国内改性沥青生产厂家,包括深圳路安特、国创高新、路翔股份等;三是国内大型石油化工公司,包括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
沥青是公路建设的主要原料,而公路建设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最主要的标的。十二五期间,中国公路建设的热度不减。在各地区的十二五规划中,公路建设都是大手笔:十二五期间,重庆将再建1000公里高速公路、河南将投资365亿元改建农村公路4万公里、吉林将在2012年投资70亿元修建3253公里公路、山西2012年将投资30亿元建设干线公路……,预计2012年全国新增公路通车里程10万公里。
截至去年年底,我国高速公路已经达到了8.5万公里,农村公路总里程约400万公里,十二五期间还要新增6万公里高速公路。“要想富先修路”,可以说,从中央到地方对于公路建设可谓是不遗余力。尤其是相对于铁路规划,地方政府在公路建设上的主动权要大的多,且路网的完善对于加快新农村建设也是基础中的基础。
大量的公路建设需要的是大量的沥青,此外,除了规划中巨大的增量之外,还有越来越多存量“诞生”出来。从1988年12月,中国第一条高速公路沪嘉高速公路建成至今,已经24年。按照沥青的设计寿命,应该每10年左右翻修一次,换言之,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量等级公路进入大、中修期,维修养护、翻修重建的任务越来越重。我国公路建设已经从建设为主的阶段进入到建设、维修、重建多头并举的阶段。
由于“存量”公路需要翻新,因此使得沥青的需求大大增加。那么,科技发展到今天,对于存量公路的翻新,理应尽最大可能符合循环经济的要求,最大力度的实现节能减排。
众说周知,沥青是有毒的,沥青及其烟气对皮肤粘膜具有刺激性,有光毒作用和致癌作用。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都会对环境和大气都会造成巨大的污染。尤其是在PM2.5被纳入监测之后,沥青污染问题更为图触觉。
以每10年左右翻修一次,以路面平均宽度22m、翻修厚度10cm计算,中国现有8.5万公里的高速公路平均每年将产生接近5000万吨的旧混合料,如能加以利用,每年可节省材料费约100亿人民币。否则,这些为数巨大的沥青混凝土层翻挖后白白的废弃掉,不仅浪费资源,也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最近十年中,沥青路面再生技术成为全球科研的热点之一。越来越严格的环保要求使得旧路翻修中铣刨下来的沥青路面旧料的处理成为一项难题。以北京为例,每年大量道路维修改建铣刨下来的废旧沥青混合料被当作建筑垃圾,每年须专门为此支付几百万元的垃圾消纳费。另一方面,石油价格持续上涨,作为副产品沥青的价格也是水涨船高,而且砂石材料的成本也与日俱增。同样以北京为例,沥青中所含的碎石、砂子在北京周边地区已经禁止采挖,但这些东西在旧沥青里却“储量”丰富。
在公路大、中修工程中,大量的翻挖、铣刨下来的沥青混合料被废弃,这些不是废物的“废物”在被花钱处理后,还要再另外花钱采购新的。实在是与循环经济理念不符,一方面造成新的环境污染,另一方面也是对这种不可再生资源的巨大浪费。而且大量的使用新石料,开采石矿会引发森林植被减少,水土流失等的生态灾难。
当然,从目前看来,旧沥青再利用(再生沥青)的成本比新沥青要高一些。但本质上,还是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博弈。究竟是要绿色GDP,还是要黑色GDP,看看废旧沥青的命运就能知晓一二。
沥青产业加快“沥”久弥新刻不容缓
垄断超八成沥青市场
“三桶油”成沥青价格大涨最大获利者
国际油价一路高歌,以原油为原材料的沥青成本随之不断上涨,也因此推高了沥青的价格。
而作为垄断着沥青市场的三大石油巨头,则毫无疑问成为此次沥青价格大涨的最大获利者。
三大巨头垄断超八成市场
中小炼厂以停产应对亏损
截至2月15日统计数据表明,国内30多条机场跑道、数百条高速公路使用“昆仑”沥青。2011年,中石油销售“昆仑”沥青600万吨,国内市场占有率31.4%,成为国内最大的沥青供应商和服务商。
中投顾问化工行业研究员李加楠告诉《证券日报》记者,2011年国内排名前十的沥青企业全部为三大石油公司旗下的企业,其中前十大沥青厂商中石油独占5家,中石化3家,中海油拥有两家。
隆众石化分析师韩晓杰也指出,目前中石化和中石油在国内沥青产量中均占有30%以上的份额,两大集团均实行统一销售,对于市场的格局产生较大影响。近几年中海油集团发展较快,但内部并没有形成统一的销售体制,一直延续炼厂自行销售模式。地方炼厂涉及范围广,更是难以形成大范围的统一。
“从归属地来看,三巨头和地方炼厂所占比重为中石油36%,中石化35%,中海油13%,所占比例超过八成。地方炼厂仅占16%。”她说。
实际上,就目前来说,中小型炼厂无法与三大油企来竞争。
李加楠,中小型企业与三巨头相比,在原料、规模、技术等方面均有不小的差距,劣势多于优势。
但他同时指出,当然,这也并不意味着中小企业没有机会。中小企业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规模小,发展灵活,可以根据市场需要及时调整产品结构。二是管理灵活,更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更高的生产效率。
“中字头企业每个月的销售及产量均采取计划制,装置不能随意改变,而地方炼厂规模小,生产随意性比较强,市场不景气的时候,炼厂装置就可以停产或转产来应对。”韩晓杰如是说,中小企业一般都是渣油和沥青交替生产,如果沥青不能盈利,完全可以转而生产燃料油、渣油及其副产品。
三大石油巨头轮番推涨
成沥青价格上涨最获利公司
2月初,国内沥青价格就一路走高,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三大集团集中上调沥青价格,涨幅在50-200元/吨不等。
据了解,中石化旗下十二家炼厂均有调整,金陵、镇海、上海、九江、茂名石化涨50元/吨,荆门、广州、齐鲁、塔河、西安石化涨100元/吨,洛阳石化涨150元/吨,燕山石化保定厂涨200元/吨。
中石油旗下五家炼厂均有调整,分别是辽河石化、中油兴能、温州中油、阿尔法炼厂、中油高富炼厂,涨幅在50-100元/吨。
此外,中海油方面,中海沥青泰州重交价格上调80元/吨至5200元/吨,合同报价5050元/吨。
在发改委上调成品油价格的第二天,主流炼厂沥青价格均表现出了上涨的态势。
2月22日,中石化再次上调沥青价格后,随后中石油也有跟进,再度推高主流成交价。
“沥青价格的每次涨价,往往是中字头的三大集团轮番推涨,地方炼厂再进行补涨,因此最获利的公司还是中字头的企业。”韩晓杰说。
李加楠也表示,三大石油巨头占据了国内沥青市场的大部分份额,获利亦是最多。